文案|芝麻恩卓中盈
编辑|柠檬
《东极岛》终于上映了。
拍出了《八佰》的导演管虎执导,影帝朱一龙领衔,主创阵容雄厚。
但是,这部观众期待已久的大片,上映5天,票房达到2.28亿,预测票房下降到了5.54亿,远不及上映前观众的预期。
影片的口碑影响了票房,打开评论区,也有不少差评。
这部剧影片在哪里出了问题?
01叙事混乱,节奏拖沓
《东极岛》以“里斯本丸沉没”事件为背景,1942年装载英军战俘的货船在舟山东极岛海域被击中,东极岛渔民冒着生命危险,营救战俘。
这部电影中讲述的,就是这段历史。
影片在视效上下了不少功夫,占比40%的水下戏份、1:1复刻的沉船,都凸显了主创对视觉层面真实感的追求。
所以我们能看到渔船压过翻涌的海浪、沉船断裂时带来虹吸效应,画面极具冲击力。
恩卓中盈
影片中的渔村,也是主创团队回到东极岛上搭建,还原当时的景物风貌。
可以说,整部剧影片的视觉效果有着成熟电影工业顶级的水准。
所以对于这部影片的差评,大多集中在剧情上。
影片的大半部分内容,是在讲述东极岛渔民在一次反抗失败后的压抑、隐忍。
为后续的营救、情绪的爆发铺垫,固然不可或缺,但是在铺垫中穿插的情节,却缺少了它原本的作用。
比如花大量的篇幅交代阿赑(朱一龙饰)与阿荡(吴磊饰)是海盗后代的身世,与吴老大(倪大红饰)的渊源,以及兄弟两人理念不合,阿赑管教弟弟、阿荡行为叛逆的互动。
剧情给两兄弟赋予了渔民之外的传奇身份,贴上了独特的标签,拉开了与普通渔民的距离。
还有阿赑与阿花(倪妮饰)的感情戏,两人在山洞中卿卿我我,吐烟圈、聊“开船”,规划着离开海岛。
影片前半部分的戏份集中在三个人身上,可以简单带过的内容被强调,反而对渔民群像的描绘太单薄。
对比正在热映的《南京照相馆》,影片中出场的角色,都有着各自完整的故事线汇聚成群像,即使给了林毓秀、阿昌扮演假夫妻的情节,也没有俗套的发展成爱情,描绘与主线无关的感情戏。
并不是不允许严肃题材中存在爱情,但是演员之间的亲密戏没什么存在的必要。
02群像虚无恩卓中盈,动机“异化”
前期杂乱的叙事,已经有些偏离影片最初“描绘东极岛渔民英雄事迹”的立意,反而朝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向发展。
影片中,在隐忍中爆发为救人牺牲的保长李元兴(杨皓宇饰)。
为保护村民牺牲在侵略者枪下的吴老大(倪大红饰)。
冲击岗楼却惨被侵略者焚烧的陈先生(陈明昊饰)。
他们代表着岛上的普通渔民,但对这几个角色的刻画,明显少于三位主角。
尤其是在电影后期,普通渔民要么没有出现在镜头中,要么是主角的背景板。
比如阿赑拎着长刀,与荷枪实弹的侵略者搏斗,手刃四人。
紧接着他又出海,到正在沉没的船上解救战俘,再到水下弄坏日军舰艇、漩涡中连接两条船。
在这些戏份的加持下,一场群体的救援行动,看起来像是男主一个人“孤胆英雄”的经历。
最不能缺失的群像部分,变得无比单薄。
除此之外,最为关键的是,渔民出海救人的动机很纯粹,出于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。
但在影片中,最能体现这种情怀的情节,在保长与一些渔民明知岛上藏着阿荡救下的战俘,依旧选择了不说出实情。
侵略者的暴行与渔民的纯良在这一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可到了电影后期,从阿荡牺牲开始,阿赑的一系列行为动机,出发点更像是为弟弟复仇。
影片中不断强调“海上有难必救”,但是渔民却是在阿花砸祠堂开始,才被激起反抗的情绪。
但是,渔民的怒火是在一次次被欺压中点燃的,人道主义情怀也是一以贯之的,而不是因为女主的某一个行为就突然一呼百应。
男女主的戏份叠加在一起,反倒偏离了这场群体救援行动,应该表达的无私与大义。
03结语
这部影片中,从朱一龙、倪妮等主演到杨皓宇、陈明昊等配角的发挥都无可挑剔,他们都塑造出了有血有肉的角色。
但是影片的叙事却压缩了群像的张力,尤其是在《南京照相馆》的对比下,《东极岛》的叙事显现出了在叙事侧重点、角色设定上的不足。
尽管影片中视效、阿赑反抗的情节都称得上刺激,甚至包括了女性觉醒这样的主题,但杂糅的元素太多,唯独最应该被强调的——普通渔民的大爱,在影片中被弱化,但这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力量。
所以你认为这部影片,值得看吗?
查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